股民想要入市,炒股是从事股票的买卖活动,规避炒股风险,投资者需要不断学习与积累经验小编为你支招,本文章是关于《股票入门网简介(2023/05/03)》的内容,如有帮助请点个赞吧。

股票入门网

一、股票入门网:如何分析股价区间的成交量

3.高位开始的下跌区间:这点很容易理解,因为庄家在高位出完了货,所以很自然筹码全在散户手中,怎么可能有大成交量的产生呢?技术分析:5日均量线趋势向下,均线系统空头排列,指南针筹码分布显示所有低位主力筹码全部上移并在绝对高位密集,筹码分布呈警示性红色。操作方法:股价没有较大的跌幅绝不操作,没有成交量的放大绝不操作,指南针筹码分布不显示绝大多数筹码的下移并呈低位密集状不操作,此时的大盘环境多为熊市的初期。我们可以看到:无量的股票是没有上涨潜力的,无量的原因全是因为庄家不再进行积极的操作或不操作了,所以我们要打破以往的思维方式-缩量买入,当然,缩量也有缩量的买入方法,这不是目前要学的。 放量区间也有三个:1.低位建仓区间;

二、股票入门网:上市公司年报究竟应该如何阅读-看盘要诀

上市公司年报究竟应该如何阅读读年报成为投资者日常功课。不过,面对浩如烟海的年报信息,年报究竟该如何读呢?侧重结果、偏重短线的投资者可以进行泛读。按照目前的披露格式要求,关于年度经营结果最重要的指标,比如主营收入、净利润、每股收益等内容及其同比变化,都会体现在年报导语中,阅读起来省时省力。除此之外,对年报行情有较大影响的分配预案,也会在固定位置等候读者的目光。关注完结果,下一步就该关注原因。董事会报告即对年度经营结果给出了解释。例如,某有色公司X全年经营业绩出现下滑,公司将其归结为市场价格下滑、燃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等因素的影响,并对这些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如果原因能够很好地解释结果,读年报工作基本可以到此为止。不过,遗憾的是,相当数量的年报虽然有原因、有结果,但因果论证并不严密,对于那些倾向于长期持股、希望通过年报对公司盈利模式有清晰了解的投资者,还不得不对年报进行精读。年报中为什么会存在避重就轻、强调客观、弱化主观的一些不良倾向,似乎无须论证。不过,这些倾向的存在,的确又给理清上市公司经营脉络、把握其业绩变动的主要矛盾制造了噪音。上面所说的X公司,提供的业绩下滑理由似乎很充分,但仔细对照最近两年的年报全文,投资者可以在会计附注中发现,虽然公司主导金属产品价格出现下降,但该金属精矿价格下降绝对数值更大。读年报究竟读什么?这决定了读的方式和花费的时间。在一些注重长线的投资者看来,一个清晰的盈利模式,以及由此产生的业绩可预期性,远比过去一年赚了多少钱来得重要。比如,对于一家资源型企业,如果历年业绩的增长能与产量和价格的变动相吻合,那么投资者就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对未来的业绩作出比较准确的预测;反过来说,价格涨了成本也跟着不当地水涨船高,进而导致业绩该涨不涨、该大涨而小涨,投资者将很难把握住业绩波动的脉搏,对这样的公司,往往只能选择放弃。由于种种原因,个别上市公司对年报披露的态度既不主动,也不坦白,有时甚至布下一些疑阵。当然,说真话容易,说谎话难,要把一份数十页上百页的年报做得自圆其说、滴水不漏,绝大多数上市公司还不具备这样的本事。通过仔细阅读、横向比较、纵向对照,投资者应该能够对一家公司的盈利模式作出大致的判断。只有那些盈利模式清晰的公司,才能让投资者放心。

三、股票入门网:配股对股价的影响是什么-股票入门

配股本身是中性消息,对股价的影响也是中性的。 配股是上市公司根据公司发展需要,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和相应的程序,向原股票股东按其持股比例、以低于市价的某一特定价格配售一定数量新发行股票的融资行为。上市公司进行配股操作,会对股价产生一定的影响,是导致股价上涨还是下跌,则需要结合市场行情、个股实际情况、配股原因等其它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比如,上市公司通过配股所融的资金并不用于发展主营业务,而投资于高风险的投资行业,则个股价上涨;如果在高位进行配股,投资者认为股价已经很高,风险较大,放弃配股权利,则可能会导致股价下跌,如果在低位进行配股,则会吸引投资者的买入,从而刺激股价上涨。 同时,在市场行情较好的情况下,进行配股,则会吸引投资者的买入,刺激股价上涨,反之,在市场行情较差的情况下配股,则股价可能会下跌。 配股的特点是什么? 配股的特点就是新股的价格是按照发行公告发布时的股票市价作一定的折价处理来确定的。所折价格是为了鼓励股东出价认购。当市场环境不稳定的时候,确定配股价是非常困难的。

四、股票入门网:炒股的悖论

从长期看,股票是个人及家庭最值得配置的金融资产,但是这个观点千万不要误导了你,谁如果要真的以为股市的钱好赚,那可就真的大错特错了!股市里向来流行着“七亏二平一赚”之说,但实际上,股市里的众生态是怎么样的呢?请看下面一些反映股民生态的调查数据与分析:2007年,和讯网对北上广进行调查后得出,23.7%的股民赢利,24.9%的亏损,31.5%的持平。2007—2008年,《经济半小时》进行了调查,调查人数为76.46万人,92.51%的亏损,4.34%的赢利。2008年, 进行了调查,调查人数为2.5万人,70%以上的亏损,6%的赢利。2007年是中国股市历史上少有的疯牛期,按理说,很多人赚得盆满钵满才是,但为什么是如此令人唏嘘的结局呢?在中国股市成立20周年之际,即2010年,有关调查显示,过去20年,有41.83%的中国股民说自己的“炒股”总成绩为亏损,23.82%的人为持平,34.35%的人为赢利,也就是说有约2/3的投资者在股市中没有赚到钱。2013年,金融界网站对中国股民压力指数调查后得出,中国股民近一半的人甚至认为“炒股”很丢人,羞于承认自己是股民。调查结果还显示,接近七成股民亏损超10%,其中亏损50%及以上的,占全体股民的四成;16%的股民盈亏均衡;16%的股民盈利超过10%;在股市中大有收获(盈利超50%)的股民仅5%。因为长期在熊市中煎熬,股民的精神状态普遍不佳。23%的股民会因为亏损感到崩溃;33%的股民比较焦虑;29%的股民有些郁闷;仅有15%的股民能够淡定地面对亏损,愈挫愈勇。2015年可谓中国股市最为惊心动魄的一年,连续10多次的千股跌停、千股停牌恐怕是世界股票史上的“奇观异景”了!经过这轮股灾,中国股民的生存现状如何呢?后来报道称,当时中产阶级有70万人投资失败,很多拥有数百万元、上千万元资产的投资者因为使用了杠杆而在股灾中被平仓,有的夫妻看着自己多年打拼积累下来的资产瞬间清零而抱头痛哭!2017年,中国股市走出了冰火两重天的行情:一边是“山花烂漫时”,一边是“悬崖百丈冰”,这种结构性行情被称为“漂亮50”(绩优蓝筹行情)和“要命3000”(创业板股票下跌行情)。据调查,90%以上的中小投资者出现了20%~50%的不等亏损。2018年中国股市又是深度的大熊市,且这次熊市的下跌幅度仅次于2008年的那次,被称为“2008年之后最惨的一年”,见诸报端的是数千家公募、私募基金清盘,而广大中小投资者的生存状态会如何呢?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26日,沪深两市总市值49.55万亿元,较2017年年末的64.01万亿元减少了14.46万亿元,下降幅度达29.18%。中登公司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14日,期末投资者数量为1.46亿个,以市值减少14.46万亿元计算,全年投资者人均亏损9.90万元。股市“七亏二平一赚”的说法一次次得到验证。一方面,中国股市是一个赚钱的场所,且长期回报率并不低;另一方面,众多的投资者却在赔钱。究竟是什么原因产生了这样的悖论呢?时至今天,一谈到中国股市,许多人仍然要历数中国股市的种种制度性缺陷。确实,与发达国家成熟股市相比,中国股市具有“新型加转轨”时期的不成熟特点,在公司上市、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大股东诚信建设等方面更有着许多需要完善与改革的地方。打击各种内幕交易、杜绝联合坐庄炒作等监管任务,更是重中之重。与美国股市近些年来长期慢牛走势不同,中国股市一向是牛短熊长,且波动巨大。但是,广大投资者在股市里长期亏损的原因全在于此吗?答案当然不是,至少不能将“帽子”全扣在这些客观因素上。作为股市的参与者,总是屡战屡败,就不应该强调甚至责怪中国股市不成熟的“客观因素”,主要是要知道,有些投资者(严格意义上讲,他们不算投资者)之所以赔钱不止,“根子”在于投资态度不端正,投资思想不正确,而表现在投资方法上,则是非理性操作、投机性操作占主导,如频繁地交易、频繁地追涨杀跌等。这里不必过多罗列数据,中国股市较好行情时的日换手率之高(2015年上半年市场行情火爆,4月20日沪市单边成交1.1476万亿元,造成计算机系统崩溃;更引人注目的是,在股灾前的5月,沪深两市日合计成交曾达到2.03万亿元,改写了全球股票现货市场单日成交纪录),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了。股市中的人们经常说:“方向比勤奋更重要。”我觉得确实如此。我不止一次地碰到过这样的“投资者”,他们在股市“征战”多年,有的七八年,有的甚至10多年,可仍然亏钱不止、“投资”不止。我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多年仍然赔钱时,他们中的不少人甚至茫然不知如何作答。股市真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因为它最容易将一些聪明人变“傻”,甚至让人“傻”到不能思考的地步。

数据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